記得當時年紀小

每個人小時候都寫過「我的志願」。小學時,班上同學最常寫的答案,不外乎是當老師、當警察,甚至當總統。但我清楚記得,當時我的答案就跟別人不一樣,我說:「我想開一家孤兒院」。

「我的志願」透露了孩子內心崇拜的對象,而我小小的內心,最崇拜的對象,是宜蘭的聖后幼稚園的修女們。

我出生於山明水秀的宜蘭,當時並不流行雙薪家庭,但很幸運地,我就是雙薪家庭的孩子。由於父母都要上班,白天只能把我托給幼稚園。我讀的聖后幼稚園,是由天主教修女所創辦的學校。一大早天濛濛亮就被送到學校,直到傍晚天色暗了才放學。這對現在的孩子來說不稀奇,但在以前並不多見。

我經常是全校最早到、最晚走的學生。中午過後,同學的父母都陸續來接孩子回家,我爸媽卻經常忙著工作,總是遲到。每當有人按門鈴,我就抬頭望一下窗外,希望是我的爸媽。黃昏時分,孩子們都走光了,我獨自坐在門口的樓梯上,呆呆看著金黄色的天空。有時候夕陽好像一個紅豆餅;有時候彩霞捲成小狗或小貓的形狀。有時候修女會烤餅乾,空氣中飄著奶油的香味,那年代的牛油很貴,修女用的是黃色的乳瑪琳,香得不得了。天色黑了,爸媽終於慌慌張張地跑來,他們竟然忙到回家才發現彼此都沒去接孩子放學,又從家裡跑到學校來找我。

如果你現在是一位雙薪家庭的家長,可能覺得這沒啥大驚小怪,因為你每天都趕著下班去托兒所接孩子,有時候晚了幾分鐘下班,或路上塞車,就心急如焚怕孩子等太久。到了學校,你發現原來還有很多孩子的家長都沒來,你的孩子正和一群同學開心地玩積木,孩子根本沒注意到你。

但我說的可是30年前的事,那時沒有父母會忙到把孩子一個人留在學校。但我媽媽當時是蘭陽女中的老師,所以她必須等到學生都下課才能來接我。在等待爸爸媽媽的時候,我總是跟前跟後黏著修女,因為跟修女聊天是一件很快樂的事。聖后幼稚園的修女,有些是來台灣服務的,他們充滿愛心,經常跟我分享他們在其他社區照顧孩子的點滴,或一些殘疾孩子的故事,也因此,我一直覺得修女們好偉大,她們代替父母照顧孩子。在我當時小小的心靈中這麼想著,等我長大,我要開一家育幼院,照顧孤兒。 

這個「偉大的志願」,一直伴隨著我成長。國中的時候,我熱血發奮要賺很多錢蓋孤兒院。等我上大學,變得精明些了,我便立志要認識一些有錢人,這樣也能蓋孤兒院。等我出了社會,發現我既沒發大財,也沒認識有前人。「蓋孤兒院」的夢想,似乎愈來愈遠。 

不過我漸漸發現,不需要開孤兒院,也可以幫助孩子。我特別喜愛主持兒童節目,因為許多父母沒時間陪小孩,就讓電視機裡的「趙婷姐姐」帶給孩子歡笑。直到現在,我還常常遇到年輕人興奮地拉著我拍照,因為他們是看我主持的節目長大的。

這幾年,經歷求子不易,我想起幼時的願望,突然領悟:這不就是上天要我完成的夢想嗎?收養小孩,不正也是另外一種愛孩子的方式嗎? 

這一轉念,讓我踏上了「收養」這條路。也讓我的人生,從此更開闊。

 

趙婷粉絲團

歡迎大家到粉絲團更新即時動態喔!

arrow
arrow

    趙婷 主持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